这两年,ai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。像智能语音助手、复杂的数据分析系统等,A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了。在这背后,有三个重要概念——MCP(模型上下文协议)、RAG(检索增强生成)和Agent(智能代理),它们组成了现代智能系统的核心架构。本文会深入研究这三个概念的含义、相互关系,以及它们怎样协同工作,从而让AI应用更强大、更高效。
功能:结合信息检索与文本生成,从知识库中检索相关文档并增强生成过程。
优势:减少AI幻觉(hallucinations),使回应基于事实信息。
组成部分:知识库、检索组件(嵌入模型和向量数据库)、生成模型(语言模型)。
功能:基于观察和目标在环境中采取行动,实现特定目标。
核心组件:感知模块、推理/决策模块、工具使用能力。
例子:客户服务代理、数据分析代理、复杂任务处理代理。
功能:连接Ai助手与外部系统,实现标准化通信。
优势:提供统一接口,简化AI与外部系统的集成。
组成部分:客户端-服务器架构、标准化通信协议、工具调用接口。
上面的定义,简单来说:
RAG:AI的“查资料”能力,让AI先查资料再回答问题,使回答更准确,比如一个学生写论文时去图书馆查资料。
Agent:AI的“思考决策”能力,能自己思考并采取行动来完成任务,像一个私人助理根据你的需求自主完成任务。
MCP:AI的“使用工具”能力,让AI能够与外部工具交流的通用语言,像一个万能转接头,让AI能够连接和使用各种外部工具和数据源。
RAG常作为Agent内的知识组件,提供事实基础。
Agent利用RAG访问相关信息,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结合使用时(Agentic RAG),Agent的决策能力与RAG的知识能力相互增强。
MCP为Agent提供与外部系统交互的标准化接口。
Agent可以通过MCP调用工具、获取数据,扩展其行动能力。
MCP简化了Agent与多种外部服务的集成,提高了开发效率。
MCP可以作为RAG系统获取外部知识的通道。
通过MCP连接的数据源可以丰富RAG的知识库。
MCP标准化了RAG系统访问各类数据仓库的方式。
在一个完整的AI系统中,这些元素协同工作:
Agent通过MCP与外部系统建立连接。
Agent使用RAG检索并整合相关知识。
系统结合决策能力和事实信息处理复杂任务。
这种整合方法创造出比任何单一组件都更强大、更可靠、更适应性强的AI系统,能够理解上下文,检索相关信息,并采取适当行动完成任务。
上一篇: 老师专用DeepSeek备课指令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30
2025-02-28
2025-03-26
Markdownify-MCP:能将多种文件类型和网页内容转换为Markdown格式
2025-04-12
GhidraMCP:让AI大模型能够自主操作Ghidra进行逆向工程的开源项目
2025-04-27
2025-02-20
Pikaswaps:Pika Labs推出的一键更换视频里的元素工具
2025-03-17
SpeechGPT 2.0-preview:首个面向交互和情景智能的语音对话模型
2025-04-03